党建工作
学习资料汇编(2018年第2期)
目 录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摘编)》.............1
《新华社评论员: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9
《人民日报社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2
《人民日报评论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论学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15
《人民日报评论员: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17
《人民日报评论员: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20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论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23
《人民日报评论员: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论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26
《光明日报社论:加强党的领导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8
《光明日报评论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一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31
《光明日报评论员: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精神》....................................................................33
《光明日报评论员: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三论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35
13.《光明日报评论员:共同努力办好教育事业——四论学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37
14.《光明日报评论员: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39
15.《中国教育报社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41
16.《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一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44
17.《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二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47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50
19.《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四论学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53
20.《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56
21.《教育部召开党组扩大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深
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59
2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
通知》....................................................................62
2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的意见》.................................................................71
24.《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
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88
25.《北京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新闻通稿》................105
26.《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的意见》..........109
27.《在教育系统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实施方案》........................116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摘编)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李克强讲话 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全国教育大会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9月10日是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李克强在会上讲话。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习近平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习近平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习近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习近平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习近平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要着力补上短板,夯实义务教育这个根基,强化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使乡村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提速降费、网络建设方面给予特别照顾。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上,不折不扣落实现行的补助、奖励和各类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同工同酬。前瞻规划布局城镇学校建设,增强容纳能力,加快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同时,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
李克强强调,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更加重视、充分发挥高校在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李克强要求,要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完善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的体制机制,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大会。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军队有关单位,部分高校负责同志参加大会。
新华社评论员: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正值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立德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时代重任,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以高远的志向砥砺奋斗精神,在人生道路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必成于实。立德也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还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又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从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到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再到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抓手。
实现立德树人,离不开教育体系的制度支撑。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只有让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才能聚焦聚力、取得实效,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基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有优秀教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必将汇聚起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培养大批德才兼备、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民日报社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在金风送爽、秋色宜人的9月,我们迎来了第34个教师节。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体现了我们党念兹在兹的教育情怀,彰显着一个文明古国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入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重大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指导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行动指南。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这5年多来,我国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之不易,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只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才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系统回答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日报评论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度评价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肯定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只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才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才能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教育基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今天,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教育这个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就一定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民日报评论员: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
——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之不易,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考察并同师生们座谈,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老师们回信,主持中央重要会议通过一系列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案,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根本就在于以“九个坚持”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最根本的就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九个坚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我们才能筑牢建设教育强国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明确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强调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推进教育现代化不能忘记初心,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
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成立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有爱国情怀,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非学无以广才,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任何时候奋斗精神都不能丢,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高远志向,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备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才能让他们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只有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才能让他们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只有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他们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只有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才能让他们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只有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才能让他们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只有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才能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的重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寄予了殷切希望,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极大鼓舞和激励着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新中国成立69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今天,我们拥有了1600多万人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自觉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人一生遇到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在这个意义上说,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是天经地义的,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民族负责。今天,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致力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落到实处。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同时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让广大教师更好担当起神圣职责使命,我们就一定能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才能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作出了重点部署,为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就要坚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要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贫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要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就要坚决贯彻落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我们的教育就一定能让人民更加满意。
光明日报社论:加强党的领导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对于教育界来说,这又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第三十四个教师节这一天,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1985年确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到1994年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列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1999年阐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到2010年发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路线图铺陈到2020年,直到这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召开,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张更加宏伟的蓝图正在徐徐拉开。
从江南到漠北,从新芽到收获,到处都有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默默付出。经济社会每一步的跨越,都有教育走过和
支撑的痕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这次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把教育提升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这“九个坚持”来之不易,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搞好今后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形成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动局面。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群众的期待、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都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就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新时代对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广大学生脚踏实地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职责和崇高使命。
从根本任务、评价导向到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擘画,高屋建瓴地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解。教育工作千头万绪,最终需要落实到每一位人民教师身上。教育,是等待花开的过程,是用时间收获的果实。在学生身上,收获的是一次一次进步,而对教师来说,付出的是长久而寂寞的坚守。伟大的新时代呼唤教育现代化,教育战线任重道远,人民教师重任在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全党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奋力前行。
光明日报评论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作出重大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既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也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也要有真才实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既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也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还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评论员: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论述,系统科学地阐释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和路径方法,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加强德育,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加强智育,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加强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加强美育,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劳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只有让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才能聚焦聚力、取得实效,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基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一定要抓住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人才基础。(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评论员: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为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全面领导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全面领导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正是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我国教育事业在近7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各领域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到教育领域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将之全方位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求各级党委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要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扎实的人才支撑。(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评论员:共同努力办好教育事业
——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释放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指明了方向。
少时养正鸿鹄之志,长成方可高飞远翔。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的价值观培养,对青少年的成长轨迹有着极为强大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在最初就播撒好的种子,无论未来怎样耕耘心灵的田地,都难以长出参天大树。全社会都应该支持服务家庭教育,不能让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们的早期社会认知、情感价值建立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民族的文明进步、国家的发展强大,源自一代代年轻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他们是先哲思想的传承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深度变革,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增强政治定力、创新教育理念,帮助广大青少年武装头脑、练就本领。学校教育不仅限于课堂,校园文化同样是一所学校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也指导着每一名青年学子的行为方式。学校应当为每一名青年学子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以一言一行促使其向真、向善、向美。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极为关心的生态环境、社会风气、公平正义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民生建设更加充实、完备、可持续,全社会崇德持正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这些无形的变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浸入青少年的心灵,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坚定了奋斗的决心。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如果把人一生的拼搏比作一栋高楼,教育就是基石,基石越稳,楼身越固。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全社会要持续关注、共同努力办好教育事业,才能培育出越来越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评论员: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回答了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为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而教育评价是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和现实国情制约,应试教育还有相当广泛的市场,反映现代教育方向和趋势的素质教育得不到全面贯彻实施。要改变这一形势,就需要从指挥棒入手,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教育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多项改革,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立并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为破解“唯分数论”“唯升学论”,教育评价应进一步体现综合性、多元性、发展性、激励性等特征,关注教育对象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等方面。
建立科学、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教育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提升。当前在科研领域,精简人才“帽子”的改革正有序推进。这一方向同样适用于高校人才培养。为破解“唯文凭论”“唯论文论”“唯帽子论”,教育评价标准要从单一向多样转型,评价主体应更加多元,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应更加丰富,在关注教育对象学习能力的同时,关注他们的素质养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
在经历多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教育事业已由推进教育普及向提升人的素质迈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凡益之道,与时谐行。新的时代,赋予中国教育新的使命。只有坚持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社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9月10日,在全社会热烈庆祝第34个教师节的节日氛围中,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
这次大会是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特别重要的大会,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作出重大部署。讲话立意深远,内容丰富,深刻全面,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新时代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号角,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这次大会的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了完成这个根本任务,我们要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我们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教育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就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就要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提到了“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接续奋斗。让我们一起努力,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并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这一高瞻远瞩的坚定论断,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确定了基调,起到了举旗定向的重大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并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写入党章。从全局性和普遍性来看,坚持党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的宏观领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宝贵经验和最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教育事业作为其中的一个局部,自然应当服从大局,服从于党的全面领导和主导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既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从教育实践来看,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最宝贵、最重要的经验,关乎教育事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只有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握好我国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这也是我们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最大政治优势。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这不仅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贯彻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要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需要各级党委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教育是关系每一个家庭的重大民生工程,各级党委要把教育事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保障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全面加强大中小学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高校院系、中小学、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尤其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实、抓好。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确保人才强国战略和教育现代化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贡献。(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要完成好这一根本任务,需要理清思路、花大力气、下真功夫。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通过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大量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调立德树人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引导学生立志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底色,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让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历练学生的担当、奋斗精神,培育学生志存高远境界和自强不息人生态度。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关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将其全面落到实处。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坚持素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群体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作出全方位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这一重要论断,纵览全局,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我们必须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高度,加深对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这一重大战略的认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基础工程。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教育投入是基础。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并日益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按照党中央要求,公共财政优先保障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在此基础上,我国教育事业得以全面发展,教育公平状况不断改善,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从国际可比数据看,我国教育普及程度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是抓手。要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一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二要办好网络教育、继续教育。三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同时继续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教育公平,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拿出实际行动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实际行动倡导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中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迈入世界中上行列。与此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多年来一直都在积极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优先投入,人才优先引进,困难优先解决,典型优先宣传,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近年来,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天,我们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纵深推进教育改革,我们责无旁贷、使命在肩。放眼未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动摇。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大力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源源不断地释放教育红利,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教育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重要论断指出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只有政治方向正确,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回顾我国教育发展的光辉历程,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创建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绩。最为根本的,就是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教育体系更趋完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实践表明,我国教育已经站在新的起点,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国教育事业,才能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思想来指引。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又体现了中国国情;既继承了我国教育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改革发展“九个坚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准确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要做到“六个下功夫”,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就是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们必须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肩负时代重任,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要求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办学的全过程,这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中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因此,我们要切实落实总书记的要求,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好“四个服务”,把教育改革纳入各级党委的议事日程,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
新时代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用我们的辛勤努力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明天。(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决心、信心与行动。这一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表现了深刻的理论自觉,也体现了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坚定自信。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行统一等一系列教育理念,不仅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具有启迪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基本经验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教育发展的魅力,展现了中国教育的坚定自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重要论述,背靠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脚踏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面向未来,提供了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培养人才。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高校建设时一再强调,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但更关键的还是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独特的优势制度,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教育现代化之路。我们必须根植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中,接受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滋养,一切从实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领跑而不追随。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解答好中国教育现实难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迈入世界中上行列,也面临一些挑战。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求解中国教育面临的现实难题,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依法治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中国教育发展实际,以促进公平为关键,不断缩小教育差距;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不断改革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瞄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目标,攻坚“深水区”、啃下“硬骨头”,追赶并引领世界一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吸收世界各国有益的办学经验,中国的教育必将迎来更辉煌的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基础。(本报评论员)
教育部召开党组扩大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9月12日,全国教育大会胜利闭幕第二天,教育部召开党组扩大会暨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认真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及李克强总理讲话和孙春兰副总理总结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集体学习。部党组成员及有关司局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发言。
陈宝生在讲话中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入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陈宝生强调,这次大会顺应历史潮流、体现历史规律,要解决的问题群众期盼,作出的部署顺应民心;这次大会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总结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这次大会肯定了工作成绩,明确了顶层设计,作出了重要指导,提供了长线保障,得到了有力支持,整个教育战线高度关注、高度拥护;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必将深刻改变教育事业的面貌,是一次能够写入历史、进入人心、改变生活、开启未来的大会,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历史性、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陈宝生要求,教育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实现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作为。一是把握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工作要“新”,学习宣传贯彻水平要“高”,落实践行要“实”,学理阐释要“深”。二是把握工作方法。要“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踏上教育现代化新征程,想问题、抓工作要转到十九大之后的时间频道,进入教育大